俩人臭贫几句。
杨福平问易三胜:“怎么有空来我这了,所里的案子都结清了?”
易三胜不急不躁:“所里加了几个年轻人,大案移交给分局了。
总算能喘口气儿了。
我明儿能休息一天,今天过来买点儿粮食捎回家。
对了,你们店不送货上门了?”
杨福平又晃了晃手腕:“你放心?”
易三胜看看福安身后的小黑板,下意识的摇摇头。
这要是粮食撒了,跟撒钱有什么区别。
提到加人,杨福平想起来了之前帮他娘毛遂自荐的事儿:“你们从街道要的都是谁啊?有我认识的没有?”
易三胜笑的神神秘秘:“你猜?”
杨福平不惯他,扭头跟小孙喊道:“一会儿给易所长打称的时候,千万别那么高,省的占公家便宜。”
易三胜连连告饶:“别别别,别破坏你们粮店的光荣传统了。
我这下了班也是群众吗!”
小孙还没笨到听不懂玩笑话,憋笑着该怎么称怎么称。
易三胜没敢卖官司:“你娘我李大姐,今儿早上也去报道了。
她算是内勤人员。
暂时先干着,到会儿具体分工,郑所长说看看再说。”
杨福平先是高兴,又觉着哪儿不对:“你叫我娘叫大姐。是不是有点儿差辈儿了?”
易三胜没当回事儿:“各论各的,都是一个单位的同事,我总不能叫她大姨吧。
这让郑所长怎么叫!”
杨福平无奈:“行吧,咱们各论各的。”
说话间小孙已经把拿来的两个袋子给装好了。
背了半袋子玉米面儿跟一小袋儿白面,易三胜不怎么走心的关心了杨福平两句之后就告辞了。
二平看看天色,把门虚掩上开始盘账。
瞅了眼杨福平手腕儿上的青紫问了句:“您这,就没什么奖励?”
杨福平摇头:“这事儿咱们听上头的。本来也不是奔着什么奖励去的。
再说了,领导们不会忘了咱们这点儿贡献的。
去年年底的咱们粮站的先进集体是怎么得的,难不成是因为咱们卖的粮食多嘛?
还不是因为咱们店对假钞案帮助大嘛。
集体有荣誉,个人有奖励。
你的暖壶跟小孙的搪瓷盆儿,哪个不是市面儿上的俏货。
就是真没什么奖励,那也无所谓。
干这事儿的时候,上头也没承诺咱们奖励什么啊。
还不就是为着自己的安稳日子着想嘛。
沉住气,除却生死无大事儿!”
二平点点头:“我听您的。”
二平最佩服的就是站长这点儿,嘴上说着漂亮话,该得的也一点儿没少。
麻溜儿的盘完账,小孙跟福安也已经把前厅归置好了。
一天又顺顺利利结束了。
这回回家,小孙跟二平,非要给送回去。
就连福安都不反对。
杨福平哭笑不得的被一伙儿人给护送了回家。
只好打发福安自个儿去接刘翠芬跟两个小的。
到家之后,光荣的杨站长发现。
就自己跟杨远信爷俩到家了。
爷俩你看我我看你。
默契的去厨房做饭了。
杨远信酸溜溜的表示:“石头跟红妞去隔壁写作业去了。
你娘今天报到第一天,估计正上劲儿。
你媳妇带着俩孩子,估计走的不会快了。
我回来的早,都已经到家半天了。”
杨福平忍不住道:“爹,现如今咱家的人算起来,就您工作最轻松。
其实有些时候,倒也没必要非得等到我娘回家再干。
你完全可以先熬点儿粥嘛!”
杨远信叹口气:“这就不是做不做饭的事儿。
你娘今儿早上去新单位报到之前就嫌弃我啦!
说让我进步进步。
我倒是想,也得有空间啊。
你看啊,前两年整什么街派合一,把街政府取消了。
把街政府的干部给合并到派出所,成立个区公所。
什么民政、优抚、工商甚至于房屋纠纷,全堆到区公所,连正常的案件都办不成了。
49年年底的时候,分局不干了,直接明确表示,没经分局同意的都不让干。
现在整的,区公所里面留了俩同志,带着一堆委员会处理日常工作。
派出所正常办案,实质上不分而分。
我跟你娘,从以前街政府的积极分子小组成员,变成了区公所的各个委员会成员。
小到如捕蝇、下水道、整理摊贩、整顿交通、卫生,大到镇压反革命、保密、宣传。只有你想不到,没有成立不了的委员会。
说出来威风,可其实里面儿好些都不算正式人员,都是领点儿补贴。
现如今你娘是拔出腿儿吃皇粮了。
我这不行,那么多委员会成员,哪能都扶正啊!
咱连自个儿排第几都不知道,往哪个方向进步啊!
儿啊,你之前说,爹还有机会当国家干部。
这会儿还有戏嘛?”
杨福平沉默了。
那会儿光知道个皮毛,也不知道有这么多人啊。
想了下,不管成不成,心气儿不能卸。
于是在沉默中震耳发聩道:“一定能!你看我说我娘能成,不就成了。
爹,你得相信一句话,好饭不怕晚,还有大器晚成!”
杨远信也给自己打气儿,保不齐是去年祖坟的青烟偏阴柔,光顾着自个儿媳妇了。
说不定今年就轮到自个儿了。
等今年老爷子忌日,一定要多烧点儿东西下去,让老爷子想想自己还有个老大的儿子活在上头呢!
李水仙跟儿媳妇也没耽搁多久,是一前一后进的门。
一看饭已经做好正在往桌上端。
对着爷俩那是一顿夸!
还别说,杨远信刚刚有些丧气的模样,这会儿一点儿都不剩了。
要不是残存的理智还在发挥作用。
说不定就一张嘴把以后的晚饭都包了!
杨福平捉住两个明明吃饱了,还要往饭桌上扑的俩小子,拎到水盆跟前儿去洗手。
还没洗完,就听李水仙刚坐下就开始赞扬了自个儿的新单位,说是处处充分发挥了艰苦朴素的作风。
从掉漆的椅子夸到打补丁的搪瓷盆,反正是哪儿哪儿都顺眼。
刘翠芬默默的又给婆婆续了碗粥,省的说多了口干。
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:(m.ququge.com)活在民国当顺民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