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活在民国当顺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17章 销声匿迹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  

看时间就知道,这回小孙奶奶费了大劲儿了。

平日里打探什么事儿,三五天都算是时间长了。

时间越长,水越深。

二平在小孙开口前先问了句:“这事儿,我们能听吧。”

小孙居然犹豫了。

杨福平拍板:“都打听完了,再问有些迟了。说吧,即便是通敌卖国的大事儿,咱们听完再去找公安嘛。”

小孙笑了:“嗨,那倒不至于。”

说着喝了口茶,歪头想了下:“从哪儿说起呢。

就从他儿子说起吧。

小胡学的是东洋的那一套,老胡学的是老祖宗的那一套。

前面以为那什么道的脑子不正常给老胡弄进去几天。

回家之后,爷俩一合计,觉着京城居,大不易。

准备换个地方呢。

可巧,咱们四九城有位资本家,想去香江发展业务。

家里老太太信中医,家里少爷信西医。

原来用的惯的大夫,不乐意跟着去。

辗转的找到了老胡。

两边儿都有走的意愿,一拍即合,干脆离开这个伤心地了。”

杨福平诧异:“都有医死人的传闻了,还有人找他?”

小孙不赞同:“这事儿得两面儿看,那女的得的是治不好的病,就这老胡还给拖了几年。

说明当个家庭医生还是够格的。”

杨福平默默点头:“那小胡呢?”

小孙一拍大腿:“这不巧了嘛,买一送一,人家少爷小姐挺吃东洋那一套的。”

好嘛,这是瞌睡碰到枕头了,正巧正巧的。

二平心细:“那个资本家是?”

小孙挠头:“我奶奶不告诉我,怕我乱说。让咱们就当个故事听听就完了。”

杨福平点赞:“不知道最好。

不过老胡这一去千里,也不知道哪年才能回家。”

小孙说了句特别有哲理的话:“家里人在哪儿,家就在哪儿。

哦,我奶说的。”

杨福平笑眯眯:“吾心安处是故乡,咱家奶奶活的明白啊!那老胡的铺子转给谁了?”

小孙摇头:“不知道,估计转的时候没几个人知道吧。”

老胡一家从四九城消失的无声无息,仿佛秋天树梢的落叶,风一卷就飘走了。

杨福平下班儿回家的时候,特意又看了眼开了几十年的益元堂。

这回连牌匾都消失了,里面开始有人进进出出,不知道准备改成什么买卖。

等到杨福平把薄褂儿换成了汗衫,益元堂的痕迹也消失的干干净净。

新挂的牌子是花儿市大街卫生所。

里面没有熟悉的中药柜子,换成了各种小盒子跟瓶瓶罐罐。

夏日炎炎,周末不睡午觉偷摸溜出来的小锁跟小柱儿探着头往里看,里面有穿着白衣服的阿姨,拿着镊子把锃亮的针头往玻璃针筒上套,然后狠狠的扎进了小朋友的屁股上。

伴随着卫生所里嚎啕大哭的声音,俩人吓得一溜烟儿的跑回了家。

连凑一起玩儿的小伙伴儿都没顾上叫。

回家反锁上门,一头钻进了自觉最安全的地方,床上!

刘翠芬迷迷糊糊的搂了搂孩子,不一会儿,两个没心没肺的小朋友被动睡了个午觉。

午枕睡酣窗寂寂,清风来去自翻书。

还是福安午歇醒来后,哗啦哗啦给院子泼水的声音惊醒了娘仨。

刘翠芬揉眼抱怨福平:“你也不叫我们仨,睡多了晚上又该睡不着了。”

杨福平不在意:“今儿休息呢,又没啥事儿,晚上睡不着就晚会儿睡。

天儿热起来了,就是醒着你能干啥。”

刘翠芬熟练的摸到高小的那本《政治》课本:“你不懂,就得中午学这本书,晚上一看就困一看就困,中午睡醒了看,就好的多。”

杨福平见状,招呼俩孩子出去:“走,去找哥哥姐姐玩儿去,别耽误你们娘学习。”

刘翠芬一听,不乐意:“石头准备初级中学考试呢,别叫他!”

哥哥没空,俩活宝钻进了姐姐屋。

姐姐被子都叠好了。

一问,跟着奶奶上街去了。

双胞胎瘪瘪嘴,有种被人背叛的感觉,难受,想哭。

福平赶紧哄:“走,咱们跟着小叔也街上去,去找姐姐。”

于是吹着暖风,哥俩带着小哥俩,顶着大太阳上街去。

出门的时候,还惦记着找姐姐,逛了一会儿,买了三个麻酱烧饼。

两个小的一人手上抓了半个,立马就把姐姐抛到九霄云外了。

福安给孩子捡着嘴角的芝麻,自个儿也狠狠的咬了一口:“还是小时候的味儿。”

杨福平笑道:“你才多大~~~~~~”

说着自个儿也愣住了,福安今年周岁22了。

这个岁数,有条件没结婚的可不算多。

看着弟弟仍旧清澈的眼神,杨福平总觉着,还得给爷爷的元宝多烧点儿,今年七月十五,说什么也得让老爷子给个准话。

这个样子胡乱结婚,跟糟蹋福安差不多。

福安把最后一口烧饼咽下去,疑惑的看着哥哥,不明白他为什么不吃,老盯着自个儿。

小锁跟小柱跟小老鼠似的,也把烧饼快快啃完了。

三双眼睛都盯着杨福平,跟他手里就咬了一口的烧饼。

福安注意到两个小侄子的意图,很是认真的教育:“你们爹也要吃呢,要是还想吃小叔再给买!”

小锁嗪着手指头:“换成槽子糕行吗?”

小柱不赞同:“桃酥好吃!”

小锁继续:“姐姐爱吃江米条!哥,哥什么都爱吃!”

杨福平也没心思想别的了,赶紧一人给个脑瓜崩:“天天想着吃呢,最多半斤江米条,回去跟哥哥姐姐分了!”

有毛不算秃,俩小子当先领路,目标点心铺子!

杨福平这个严父,没挡得住小叔乐意掏钱。

最后江米条买了,槽子糕也买了,就连桃酥也称了一斤。

福平娴熟的算出来金额后付了钱。

这模样,任谁也看不出来他脑子不够数。(这会儿还没开始统销统购跟公私合营,私人的小买卖还是可以做的。)

杨福平觉着,自个儿把弟弟养的不错。

空着手出门,满载而归,刘翠芬知道弟弟掏钱之后,趁着大家在吃点心。

轻手轻脚的去小叔子房间里,把一叠子钱塞进了杨福安的钱匣子里。

回来之后,杨福平了然的笑笑,突然觉着,自个儿把媳妇也养的不错!

喜欢活在民国当顺民请大家收藏:(m.ququge.com)活在民国当顺民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