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唐躺平王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20章 水泥陵寝工期急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  

龙榻边的烛火颤了半宿,终究还是灭了。

李治没熬过天蒙蒙亮那会儿,咽气时手指还攥着李恪的袖口,没再松。

宫里的丧钟\"咚——咚——\"敲了一百下,震得长安的屋檐都落灰。

武媚娘没等朝臣哭够,就站在丹陛上发令:\"陛下遗诏,百日之内入陵。谁要是耽误了工期,按大不敬论处!\"

这话砸下来,工部的官脸都白了。

领头的侍郎跪在地上磕头:\"娘娘,自古修陵哪有百日完工的?光运石料就得半年!\"

\"那就用水泥!\"武媚娘往阶下扔了块水泥块,是之前修洛阳桥剩下的,\"李恪不是总说这东西结实?让他去督工!\"

李恪刚从东宫照看李弘回来,听见这话捏了捏眉心。

他知道武媚娘是故意的——百日工期根本不可能,到时候治他个\"督办不力\",正好收走安西符。

可他没推辞,只弯腰捡起那块水泥块:\"臣遵旨。但得给臣调南洋的水泥作坊,再准臣开河南道的官仓。\"

武媚娘眯着眼笑:\"准。只要能完工,你要啥给啥。\"她巴不得李恪把精力耗在陵寝上,东宫和朝堂正好趁机抓权。

陵寝选址在乾陵,工地上转眼堆起小山似的水泥袋。

杜明月蹲在料堆旁捣鼓,往水泥里掺糯米汁——上次修码头试过,掺了糯米汁的水泥比石头还韧,锤子砸上去都只留个白印。

\"这样凝固得快,还结实。\"她让工匠往石缝里灌混了糯米汁的水泥,原本得凿榫卯的石块,往一起一拼就粘得牢牢的。

程咬金领着人改运石车,把木轮换成橡胶轮——是用南洋运回来的厚橡胶皮裹的,往石板路上一推,\"咕噜\"就滚出去老远,比原来省一半力气。\"这轮子神了!\"拉车的民夫直咧嘴,\"以前拉三块石头累断腰,现在拉五块还能哼小曲!\"

可麻烦不在技术。河南道的民夫被征了大半,地里的麦苗刚冒芽没人管。

有个老农夫蹲在田埂上哭:\"官爷,再不让俺回家,今年就得饿肚子了!\"这话传开,工地上的民夫少了一多半,都偷偷往家跑。

武媚娘派来的监工拿着鞭子要打人,被李恪拦住了。

\"别打。\"他让人扛来几袋米,往工棚前一倒,\"谁愿留下来干活,一天给三升米。干满十日,抵家里的徭役。\"

民夫们眼都亮了。

老农夫第一个凑过来:\"真给米?俺干!俺能干到陵寝盖好!\"三升米够一家四口吃两天,比回家啃麦麸强。

工地上的活又热火朝天了,可没过两天就出了桩笑事。

有个老农趁歇晌,拿剩下的水泥混着碎砖,在自家坟头砌了个小碑,方方正正的,比青石还亮。

监工看见差点吓晕过去:\"你敢拿皇陵的料修自家坟?\"

老农梗着脖子喊:\"这是俺干活换的!蜀王说了,多干多得!\"

李恪路过正好听见,忍不住笑了:\"让他修。修结实点,省得以后塌了再补。\"这事传到长安,竟有百姓偷偷学样,洛阳街头都多了好几座水泥坟头,武媚娘听说了气得摔杯子,却没法治罪——毕竟是按\"多劳多得\"来的。

工期眼看着过半,陵寝的轮廓都出来了。

李恪正让人往穹顶灌水泥,港口突然传来消息——倭国的遣唐使哭着闯进了长安,跪在宫门前不肯起来。

\"殿下!求您劝劝皇后娘娘!\"遣唐使被侍卫架着还在喊,\"我国船队不是来挑衅的!是被武氏商行的人逼着来的!再打下去,两国的百姓都要饿死了!\"

李恪心里一动。

他早怀疑倭国船队闯界是武媚娘搞的鬼,现在看来果然没错——怕是想借征倭把他彻底困在南洋,再没人能挡她摄政。

武媚娘听说遣唐使闹事,立刻让人把他拖下去:\"蛮夷胡言乱语!拖去刑部问罪!\"

\"娘娘且慢。\"李恪挡在侍卫前,手里还沾着水泥灰,\"遣唐使带了国书,不如先看看再说?\"他瞥了眼阶下的武承业——那家伙眼神躲闪,肯定有鬼。

工地上的水泥还在凝固,糯米汁混着灰浆的味飘得老远。

民夫们还在哼着小曲拉车,没人知道长安的宫城里,一场新的风波又要起来。

遣唐使被押进偏殿时还在哭,怀里紧紧抱着个竹筒,说是倭国天皇的亲笔信。

李恪看着那竹筒,突然觉得这百日工期或许不是坏事——至少水泥没干的时候,武媚娘还得靠着他。

可倭国的事一闹,她会不会狗急跳墙,连陵寝工期都不管了?

夕阳把乾陵的影子拉得老长,刚砌好的城墙在余晖里泛着白。

程咬金扛着橡胶轮往工棚走,嘴里嘟囔:\"倭人哭啥?直接打回去不就完了?\"

李恪没接话,只望着长安的方向。

丧钟的余音好像还在耳边响,而宫门前那辆等着押遣唐使的囚车,车轮碾在石板上的声,比丧钟还让人心里发沉。

喜欢大唐躺平王请大家收藏:(m.ququge.com)大唐躺平王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