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异世开荒称帝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63章 周泰坐观龙虎斗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  

李老四是个黑脸汉子,身材魁梧,手中捧着武器清单,声音铿锵有力:“启禀大王,臣李老四奏制造之事。目前各工坊(铁器工坊、弓箭工坊、火炮工坊)共制造长枪三万杆(枪头用精铁打造,锋利耐用)、弓箭两万副(弓用桑木制作,箭用柳木,箭头淬铁)、火炮十门(‘神威炮’五门,‘轻便炮’五门,轻便炮可随军携带,射程两里)、铁弹十万颗(十斤重铁弹五万颗,五斤重铁弹五万颗),还有石灰弹(用于防御,可迷敌人眼睛)、震天雷炸弹、手榴弹、火油桶(用于焚烧敌军攻城器械)等防御器械——臣按王子‘未雨绸缪,有备无患’的叮嘱,日夜赶工,这些武器储备足够支撑一场全面战争(按五万士兵计算)的消耗,绝不出半分纰漏!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流民中也有不少会打铁、锻造的工匠,臣已从中选拔两百人编入工坊,目前工坊工匠总数达一千五百人,比年初多了五成。臣常对工匠们说‘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’,每一把枪、每一门炮、每一颗弹,都要反复查验(如长枪需能刺穿三层牛皮,火炮需能连续发射十次无故障),绝不让劣质武器流入军中,让士兵拿着‘烧火棍’去拼命!”

陈胜道:“好!养兵千日,用兵一时,武器便是士兵的第二生命。李大人要继续盯紧武器质量,同时加快生产速度——火炮、铁弹是战场上的‘重器’,能震慑敌军,要多造、造好。另外,流民工匠的技术如何?是否需要老工匠指导?”

李老四笑道:“回王子,流民工匠中不少人是南境、东境的老手艺人,技术不比咱们的老工匠差,只是不懂咱们的武器规格,经老工匠指导后,很快便能上手。上月有个流民铁匠,还改进了长枪的枪头设计,让枪头更锋利、更耐用,臣已令所有长枪都按他的设计制造,还给他发了奖励(五十银子、一匹布)。”

“如此甚好。”陈胜满意地点头,“能者为师,不分出身,只要能为华夏国做贡献,便要给予奖励与尊重。”

随后,畜牧部、宣传部、思想教育部的负责人也依次奏报——

畜牧部部长马三说,目前全国牛羊存栏量达五万头(牛两万头,用于耕地;羊三万头,用于产肉、产毛),比年初增长两成,流民中会养畜者(如放羊、喂牛)已编入畜牧队,负责照料牲畜;上月还从北境购得一百头奶牛,等产奶后开始尝试制作牛奶、奶酪,后续可补充百姓营养。

宣传部部长陈文说,已在各城张贴《华夏律法》《流民安置政策》海报共两千余张,编了《华夏好》《流民安家歌》等通俗易懂的歌谣,让小吏、学堂学生沿途传唱,流民对华夏国的认同感日渐增强;还在各城设“意见箱”,收集流民的建议与诉求,目前已收到建议三百余条,其中“增加学堂数量”“多建水井”等建议已在落实。

同时组织流民学习华夏国的“核心思想”——“勤劳致富、互助友爱、遵纪守法”,每月开展一次“思想教育课”,由官吏或学堂先生讲解;还开展“文明家庭”评选,评选标准为“勤劳务工、邻里和睦、遵守律法”,获奖家庭可获得积分奖励,目前已评选出文明家庭两百余户,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

大王听完所有奏报,目光扫过阶下群臣,语气带着欣慰与期许:“诸卿三个月来,兢兢业业,将流民安置、民生发展、军备建设、教育农作等事皆打理妥当,朕心甚慰。只是乱世未平,各国仍在虎视眈眈,诸卿不可有丝毫懈怠——正如古话说‘生于忧患,死于安乐’,唯有上下一心,各司其职,才能保华夏国安稳,让百姓安居乐业。”

陈胜补充道:“是的,各部门需继续加强协同——户部管好人口与粮食,确保数据准确、储备充足;军部练好兵、造好武器,确保能应对突发战事;教育部育好才,为国家长远发展储备力量;建设部建好城、修牢堤坝,确保百姓安居;商务司做好商贸、帮扶难民,确保财政稳定与民心归向。若遇到跨部门问题,及时沟通协商,不可各自为战、互相推诿。”

“臣等遵令!”群臣齐声应道,声音震得殿梁上的铜铃轻轻作响,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。

日头西斜,太和殿内的檀香渐渐淡了,殿外的银杏叶被夕阳染成金红色,随风飘落。大王起身道:“今日奏报已毕,诸卿退朝后,需将今日议定之事尽快落实,每月向朕与王子汇报进展。退朝!”

群臣躬身行礼,依次退出殿外。陈胜望着众人忙碌的背影,又看向窗外飘落的银杏叶,心中明白——华夏国的根基,正随着这些流民的融入、这些政策的落实,一点点扎得更深、更稳。而未来的挑战,还需君臣同心,一同应对,方能让“华夏”这面旗帜,在乱世中屹立不倒。

洛城的秋意比南境浓上三分,御书房外的银杏树叶落了满地金黄,风一吹便打着旋儿飘进窗棂,落在周泰手边的青铜香炉旁。周泰身着暗纹锦袍,正对着沙盘摆弄棋子——沙盘上标注着南境、中境、北境、东境的疆域,代表南境的赭色棋子与代表东境的青色棋子在平原上遥遥相对,而代表中境的蓝色棋子则稳稳盘踞在洛城周边,再与北境的黑色棋子形成四足鼎立之势。

“大王,南境来的密信到了!”内侍轻手轻脚地走进殿内,双手捧着一个牛皮信封,信封上盖着中境暗探独有的火漆印,印纹是一只展翅的雄鹰——这是周泰安插在各国暗探的专属标识,绝不会有假。

周泰眼睛一亮,放下手中的棋子,示意内侍将信递来。他接过信封,指尖摩挲着火漆印,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:“王三这小子,倒还算机灵,七日内就把信送来了。”说罢,他用随身携带的小刀轻轻挑开火漆,抽出里面的信纸。

信纸是华夏国售卖的精品纸,上面用毛笔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,字迹潦草却清晰——显然是王三在月城朝堂外匆匆记录下来的内容。周泰逐字逐句地读着,时而皱眉,时而轻笑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案。

“呵呵,周勤这老东西,倒是会打如意算盘。”读到张猛愿变卖家产请战,周勤却故作犹豫时,周泰忍不住笑出了声,“想让张猛当替罪羊,赢了收疆土,输了杀他谢罪,真是‘一石二鸟’的好计策,可惜啊,他忘了‘人心隔肚皮’,张猛若真输了,南境的武将们怕是要寒心。”

他继续往下读,看到王启年与张猛在朝堂上争执不下,主和派与主战派吵得面红耳赤时,手指在沙盘上的南境疆域轻轻一点:“南境早就不是当年的南境了,天灾加内斗,国库空虚,士兵连饭都吃不饱,还想跟华夏国打?这不是‘以卵击石’是什么?”

当读到华夏国在黑风口建城设自由贸易港,周勤气得火冒三丈却无计可施时,周泰放下信纸,起身走到窗前,望着洛城外的农田,眼中闪过一丝算计:“华夏国这步棋走得妙啊!‘明修城池,暗断商贸’,既占了黑风口的险要地势,又把南境的商贸路捏在手里,周勤就算想战,也得掂量掂量没了商贸收入,南境还能撑多久。”

“大王,您觉得南境最终会开战吗?”内侍站在一旁,小心翼翼地问道。他跟着周泰多年,知道自家大王最擅长“坐收渔翁之利”,此次南境与华夏国的矛盾,怕是又要被大王利用。

周泰转过身,拿起信纸上的毛笔,在沙盘上的汉河沿岸画了个圈:“开不开战,不是周勤说了算,是南境的国库说了算。王启年说得对,南境现在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’,就算张猛真的变卖家产筹了粮草,可打仗靠的不只是粮草,还有兵器、药材、士兵的士气——南境去年跟咱们一战,损兵折将,士气早就没了,怎么跟华夏国的精锐打?”

他顿了顿,又道:“再说,华夏国敢在黑风口建城,必然早有防备。杨进、陈刚那两个小子,虽然年轻,却不是鲁莽之辈,他们既然敢设自由贸易港,就一定料到南境会有反应,说不定早就布好了防线,等着南境来攻呢。”

内侍恍然大悟:“这么说,南境若是开战,必败无疑?”

“也不能说必败,但胜算不大。”周泰走到沙盘前,拿起代表华夏的紫色棋子,放在黑风口的位置,“你看,黑风口地势险要,‘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’,华夏国只要在两岸建好箭塔、架上火炮,南境的士兵就算再多,也很难攻进去。到时候,南境损兵折将,华夏国趁机巩固城池,周勤就算想后悔,也来不及了。”

他突然笑了,拿起代表中境的蓝色棋子,在洛城与南境的边界处轻轻一放:“咱们啊,就安安心心当个‘旁观者’,‘坐山观虎斗’。他们打得越凶越好,最好两败俱伤——到时候,南境的疆土、华夏国的铁器和金银珠宝,还有那精美的商品,说不定都能被咱们收入囊中。”

“大王英明!”内侍连忙躬身行礼,“只是,万一华夏国赢了,会不会趁机攻打中境?”

“放心,不会。”周泰摆了摆手,语气笃定,“华夏国现在的重心是建城安民,收纳流民,扩大疆域,他们还没精力同时跟南境和中境开战。再说,咱们跟华夏国一向没有冲突,还偶尔有商贸往来,他们犯不着为了中境,放弃眼前的安稳。”

他拿起信纸,重新读了一遍,尤其是王三在信末提到的“南境暗探已察觉华夏国在康城囤积粮草、操练士兵”,眼中闪过一丝警惕:“不过,也不能掉以轻心。传令下去,让边境的士兵加强戒备,密切关注南境与华夏国的动向,一旦有战事,立马禀报。另外,让商贸司的人多跟华夏国走动走动,看看他们的自由贸易港到底怎么回事,能不能从中分一杯羹。”

“是!臣这就去安排!”内侍躬身领命,转身快步走出御书房。

周泰重新坐回桌前,将信纸放在烛火旁,看着纸张慢慢燃烧成灰烬,最后用茶水浇灭。他望着沙盘上五足鼎立的局势(将华夏国也放了上去),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,口中喃喃自语:“周勤,陈胜,你们就好好打一场吧。本王倒要看看,这天下的棋局,最后会落子在谁的手里。”

御书房外的风越来越大,银杏树叶飘得更急了,落在沙盘上,像是给这场未开打的战事,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序幕。而周泰知道,这场“龙虎斗”一旦开始,整个中原的局势,都将为之改变——而中境,只需在最合适的时机,伸出手,就能收获最大的利益。这便是他多年来奉行的“不争而善胜”的道理,也是中境能在乱世中安稳立足的根本。

喜欢异世开荒称帝请大家收藏:(m.ququge.com)异世开荒称帝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