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乌纱劫血墨山河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27章 奴市惊尘(10)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
  

书声漫坡

(五)秋课丰实

秋分过后,望胡坡的桃林染上了层胭脂色,熟透的果子坠在枝头,被风一吹就晃悠,像挂了满树的红灯笼。共学堂的窗台上,摆着孩子们采来的桃核,个个都被磨得溜圆,有的刻着蒙语的“秋”,有的描着汉语的“收”,是他们攒了整季的“宝贝”。

清晨的读书声里,总混着点桃香。蒙族先生教孩子们念草原上的秋收谚语,“马壮靠野草,粮丰靠共劳”,汉族先生就接《诗经》里的“丰年多黍多稌,亦有高廪”,孩子们摇头晃脑地跟着念,蒙语的卷舌混着汉语的平仄,像把两种调子揉成了团暖棉絮。

“先生,俺这篇《秋获记》写好了!”牧仁的儿子举着作业跑过来,纸页边缘沾着点桃汁,是摘桃时不小心蹭上的。他用蒙语写了半句“阿爸的马车载着青稞”,又转用汉语接“王爷爷的筐里盛满桃”,最后画了个歪歪扭扭的笑脸,旁边注着“一起吃才甜”。

谢明砚刚接过作业,周衡的闺女也挤了过来,手里攥着片枫叶,叶面上用蒙语写满了数字。“这是俺们分桃的账,”她指着叶筋上的“五”和“三”,“蒙族娃分五筐,汉族娃分三筐,剩下两筐给先生们——莲禾姐姐说,账要算清,心才贴得近。”

窗外的空地上,王大叔正带着几个老汉给学堂的桃树剪枝,牧仁蹲在旁边递剪刀,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:“这枝得留着,明年能多结俩桃。”“你看这树心,汉蒙的法子掺着浇,长得就是壮实。”他们身后,孩子们正比赛用蒙汉双语数落叶,巴图的儿子数到“七”就卡了壳,淮妇的孩子赶紧用蒙语提醒,两人相视一笑,捡片叶子夹进了课本。

午后的阳光暖得像层薄棉,莲禾端着簸箕走进来,里面晒着孩子们的作业纸。“您看这字,”她拿起一张,上面的蒙语字母带着汉语的方折,“牧仁大哥说,这叫‘你中有我’。”簸箕角落里,还放着几个用糜子杆编的小篮子,是孩子们学着蒙族阿婆的样子编的,里面盛着刚摘的冬枣,红得像玛瑙。

“先生,俺们想给江南的商队写信!”不知是谁喊了一声,孩子们呼啦围过来,七嘴八舌地说要告诉白掌柜,“桃干晒好了”“新学的字会写‘共’了”。最后,他们合伙在一张大红纸上画了幅画:望胡坡的桃树下,蒙汉孩童手拉手,旁边写着蒙汉双语的“欢迎来吃桃”,墨迹晕染开来,像朵盛开的花。

谢明砚看着这张画,突然想起春桃商队出发时,白掌柜红着眼眶说的那句“真是变了天了”。他往坡下望,牧仁的马队正往学堂送新收的糜子,王大叔的小孙子跟在后面,用蒙语数着麻袋,数错了就自己拍脑袋,引得马队里的汉子们笑成一片。

夕阳把学堂的影子拉得老长,孩子们背着书包往家走,书包里装着先生奖的桃干和新学的课本。路过桃林时,有人摘下熟透的果子,蒙族娃用汉语喊“甜”,汉族娃用蒙语应“香”,笑声惊起几只麻雀,叼着桃核往远处飞,像要把这望胡坡的味,撒到更远的地方去。

(六)岁暮相传

冬至前夜,望胡坡飘起了细雪,像撒了把盐,轻轻盖在共学堂的屋顶上。暖棚里的火塘烧得正旺,孩子们围着谢明砚,听他讲淮河的故事,讲草原的传说。蒙族的阿婆们坐在角落,用羊毛线给孩子们织手套,汉族的媳妇们则往灶里添柴,锅里的青稞糜子粥“咕嘟”响,飘出甜香。

“先生,这是俺们编的书!”周衡的闺女捧着本厚厚的册子走过来,封面是用桃花布缝的,上面绣着个蒙汉双语的“年”字。册子里面,是孩子们一年来的作业、画稿、捡的树叶和桃核,最末一页,牧仁的儿子画了张全家福:毡房和瓦房并排,烟囱里的烟缠在一起,像两条分不开的线。

谢明砚翻到中间一页,看见片干枯的枫叶,正是秋分那天孩子们用来记账的那片,叶面上的蒙语数字旁,不知何时被人添了行汉语小字:“汉蒙是一家”。字迹稚嫩,却看得人心头发暖。

莲禾端着刚出炉的桃花酥走进来,酥饼上撒着层白芝麻,像落了场小雪。“牧仁大哥和王大叔在后坡呢,”她笑着说,“说要把孩子们写的蒙汉双语对联,贴在学堂门口,让雪也看看咱的字。”

谢明砚往坡下走时,雪已经停了。牧仁和王大叔正踩着梯子贴对联,上联是蒙语的“书声漫坡融雪水”,下联是汉语的“笑意盈门暖岁寒”,横批用红布写着大大的“共”字,被风一吹,猎猎作响。孩子们围着看热闹,巴图的儿子非要给对联上的字描金,结果把“共”字描成了个胖乎乎的娃娃,引得众人笑个不停。

“谢大人,您看这雪下的,”王大叔从梯子上下来,拍了拍身上的雪,“明年准是个好年成。后坡那棵桃核发的芽,俺用毡子裹上了,开春保准长得更壮。”牧仁也跟着点头,手里还攥着孩子们塞给他的暖炉,炉身上刻着“汉蒙同春”,是用望胡河的鹅卵石磨的。

回到暖棚时,粥已经熬好了。孩子们捧着陶碗,蒙族的孩子往碗里加奶渣,汉族的孩子撒上桃干,彼此交换着吃,嘴里的热气混在一起,在冷空气中凝成白雾。谢明砚看着他们,突然想起刚到望胡坡时,这里的田还是荒的,人心还是隔的,而此刻,雪地里的脚印是混着的,碗里的粥是混着的,连孩子们的笑,都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。

夜深时,孩子们抱着新织的手套睡着了,手套上都绣着花:蒙族手套上是汉语的“福”,汉族手套上是蒙语的“祥”。谢明砚站在窗前,望着外面的雪,雪光映着学堂的影子,像个安安稳稳的家。他知道,这望胡坡的书声,早已不是简单的念书,是把“共”字,种进了孩子们的心里,像那棵埋在雪下的桃苗,熬过冬天,就会抽出新枝,一年年,一代代,漫过坡,漫过河,漫过所有人心头的坎。

风掠过棚顶,带着雪的清和粥的香,吹得火塘里的柴“噼啪”响,日子还长着呢,这书声,这暖,会一直传下去。

喜欢乌纱劫血墨山河请大家收藏:(m.ququge.com)乌纱劫血墨山河趣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。
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上一章返回目录下一章